:::

讓孩子學習與情緒和平相處

【撰文】洪婉紋老師

【適讀對象】社會大眾

【家庭生命週期】四、家有國小生

情緒本來就存在人們的心理,是一種看不到、摸不著的心理反應或訊號,我們可以透過情緒了解內心需求,並且成為保護心理健康的一種方式;有些人認為對別人發洩自己的情緒是不好的,便嘗試壓抑自己的情緒,也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情緒不知如何掌握,常常將怒氣發在別人身上。情緒是人們因為外在或內在因素,而在生理、心理、認知與行為產生一連串複雜的反應和變化的狀態,所以,情緒會牽動生理及心理的反應。若能從小就有好的學習對象和學習管道,提供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與能力,就無須透過壓抑自己或遷怒別人來抒發情緒,也能幫助個人的心理健康,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。

在現代的教養中,很多家長並不瞭解孩子的身心理發展、情緒發展與覺察,以至於有許多的親子衝突產生,更不用說來幫助孩子的情緒發展;例如,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,轉向同儕與周圍事務,渴望獲得朋友的掌聲,進一步形成自我認同;家長若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理發展,無法同理並給予引導與支持,一昧地只是要求孩子用功念書,不要跟成績不好的同學混在一起,干涉穿著等等,容易引起孩子更大的情緒反彈。親子天下(2014)為了探究國中小學童的情緒問題,調查四到九年級學生,問卷結果發現,越來越多有情緒困擾的孩子,他們在面對自己負面情緒時,大多不知如何有效處理或抒發,社會上也時常發生被自己負面情緒挾制而失控的例子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孩子不只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,也很少求助於身邊的大人。另外,在學校輔導老師問卷調查中,向輔導室求助或諮詢的學生,最多的是「人際或感情困擾」,其比例將近九成,專家認為與少子化、家長陪伴時間的減少、網路3C科技有很大的影響,以致缺乏人際互動的學習機會,使得這些學生人際困擾問題日益增多。

國小學童階段的情緒表達很直接,表情也是豐富的,更是孩子最為真實的一面;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各樣的問題與煩惱,師長們和家長多一點關心和陪伴,他們是很願意說出來的。筆者在此給家有國小階段的家長一些方法,教導孩子如何情緒控制,幫助增進彼此間親密關係,以及情緒管理的能力:

(一)引導孩子學習說出當下的情緒

很多時候,當孩子生氣或不開心時,家長都會壓抑孩子的負面情緒,家長要學習讓孩子說出當下的情緒,為甚麼要生氣,生氣的原因,為甚麼會這樣想呢?例如,如果有孩子說同學都不喜歡他,不想跟他玩,此時,大人可以問為什麼會有這樣想法?有什麼事件或證據讓你有這樣的感受呢?

讓孩子該生氣的時候生氣,允許孩子有不舒服的感覺;等孩子冷靜下來後,透過動作、文字、圖畫、語言等方式,進行溝通並站在孩子角度換位思考,去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讓他們認識、接納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。

(二)教導孩子讓負面情緒有抒發的出口

家長必須教導孩子當負面情緒來的時候,要找到一個出口,讓情緒得到宣洩,要知道長時間的壓抑,會造成心理的扭曲、不平衡,進而產生身心不健康。因此,情緒的抒發是很重要的,可以先離開現場,讓自己先冷靜下來,透過深呼吸緩解情緒,避免「硬碰硬」;找到一個適合個人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,例如,聽音樂、運動、出去玩,或者大哭等,如果一直逃避負面情緒,反而會把情緒越積越多、存在內心深處,到某天就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(三)促進孩子對自我的了解

可以和孩子討論、學習認識自己,為何會有這個情緒,了解目前情緒背後可能的原因,此時生氣的情緒,可能是過去有其他事件被誤會、不被了解或有委屈,當時的負面情緒沒有被解決,以至於現在有其他事件就被引發,所以要幫助孩子瞭解我是誰,找到孩子自我價值,就不會迷失,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或看法。

(四)家長學會提高自己的EQ

家長也是人,也會有負面情緒的時候,常看到因為孩子鬧脾氣而惹怒大人,以至於孩子被懲罰,將怒氣遷移到孩子身上。家長先覺察到自己的感覺,如果覺察情緒或壓力太大,或者已經積滿了,可以跟對方說:「我發現自己現在沒辦法跟你講話,我們可否改天再聊?」先讓自己清靜一下,否則情緒不好的時候談,會愈談愈糟糕。而暫停對話緩和情緒的方法,家長平時就可以先和孩子講好,若情緒高張/不適合談的時候,可以說暫停。

家庭生活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個環境,家庭氣氛也是影響孩子情緒表現的重要因素,期待家長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,多以鼓勵、不責罵方式,讓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,聽聽內心的聲音,進而有主動積極接受挑戰和願意嘗試的勇氣;畢竟情緒管理是一輩子的課題,若有好的情緒管理能力,孩子在面對不同問題挑戰時,就能够找出解決方法;家長學習情緒教育並提升孩子的情緒素養,就是給孩子一生最棒的禮物了!!

參考資料

親子天下(2014)。情緒力大調查,55,140-147。

Gottman, J. M., & DeClaire, J.(2015)。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管理:五個探索階段X四個教養類型X五項輔導步驟(劉壽懷譯)。臺北市:時報文化。(原著出版於1997)